Search


[當有人認真討論獨立,他想說的是.....]

一年前我和梁啟智,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[當有人認真討論獨立,他想說的是.....]

一年前我和梁啟智,在中大後山一間視野開闊的 cafe 飲咖啡,東拉西扯,記得他當時揹個背包,配一對布鞋,一副smart casual 文青造型,他總是有一種和整個香港社會不搭調的氣息:自得其樂,整天笑咪咪,好像不用理會別人知不知道他在幹甚麼,始終悠然自在。

那陣子,他辭了中大全職工作,做個自由人,我關心他吃飯的問題,他淡淡然說:「其實而家可以專心做自己鍾意做既嘢,收入也沒有少。」然後,你會見到他在臉書上貼貓咪照片,「玩貓才是正經事」,這句話,來自有博士學位,本來可以在學院步步高陞的人的口中說出來,真心佩服。

秋老虎的天氣下,他喝了一口咖啡說,「我諗住寫一本書,講獨立.」我眼眉忍不住揚了一揚。那陣子,「港獨」還是沸沸揚揚的熱潮,在立法會選舉之後,港獨思潮在年輕人之間還有影響力,那時候,還未發生梁游宣誓風波和其後事件。

梁啟智說,他剛到訪俄羅斯和一些從前蘇聯獨立出來的國家,從這些年輕的國家身上看到香港社會需要反思的命題,他想知道,究竟「獨立」之後社會走向那些路徑。他在書中說,如果要討論獨立,認該認真去討論,他指出,「獨立不是句號,而是分號。」

我期待他的新書出版,想不到,短短一年,香港局勢翻天覆地改變了。「港獨」好像沉寂了一段時間,想不到,今年開學不久,中大校園竟因為懸掛一條「港獨橫額」,「港獨」二字又天天登上報紙頭條。

我趕緊把梁啟智這本書看完,一邊看,一邊感謝他。我一直想了解從前蘇聯獨立出來的國家究竟發生甚麼事,但苦無入手的方法.梁啟智這本書深入淺出,一次過快速帶你了解愛沙尼亞,拉脫維亞,立陶宛,白俄羅斯,烏克蘭,摩爾多瓦在獨立之後發生甚麼事。

讓我看得過癮是,梁啟智處處把一個「香港人觀點」寫進去,把國際歷史和政治變得user friendly,很多處境也寫入比喻,讓香港人明白:例如關於語言的爭議,「廣東話VS普通話」與「當地話VS俄語」;獨立後的國家,有些和諧團結,有些則繼續展開族群撕裂,「本地人VS俄羅斯移民」互相怨恨,獨立了的國家也未得安寧.即使獨立了,不少國家還是在俄羅斯強大陰影下,烏克蘭至今還在戰爭狀態;為何有些國家獨立後發展變得更民主開放,有些卻走向獨裁封閉。他寫道:「獨立不等於自主,獨立也可以變成獨裁政府,白俄羅斯就是一例。」

在總結部份,梁啟智提出關於「獨立」的深刻問題:不少國家獨立,是受制於外在環境轉變,如前蘇聯倒台,故「幸運」還是非常重要;但在時機出現之前,國民也可以自強,例如保持一種心態,是減少製造仇恨,建立文明價值,因為他發現,一些能夠在獨立後發展得比較民主的國家,是因為之前有建立過民主體制的記憶(這點我在捷克也親身體驗過,即使封閉了數十年,但早年的民主議會記憶,還是會在民主化後讓國家受惠)。

所以,他認為,在爭取自主的路上,香港人要建立這種「民主體制的記憶」,抗爭者不能絕望,不能忘記初心,也要爭取團結大多數,減少製造社會的仇恨:「長遠來說,真正打敗抗爭者的,其實只有抗爭者自己」;「我們希望未來香港自主是怎樣的,我們今天就要用生活實踐」。

今時今日,要出版一本這樣的書,吃力不討好。據說,有中資背景的書店入貨非常少,或許內容敏感;但那邊廂,有讀者或覺得讀得不夠爽,原來「獨立」不是答案,一些國家「獨立」後煩惱才真正開始。這書的答案未必簡單,卻能讓我們開拓國際觀,讓思路飛翔,不會滿足於口號式渲洩式表態式的口水混戰.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曾於北美洲留學主修電影和心理學,回港後於大學鑽研影星周潤發在港人心目中形象,之後成為記者遊走於報館和電視台,現於大學教新聞寫作,滿腦子是怪念頭,始終相信文字的魔力。
View all posts